●马硕
临近2024年终,忽闻叶嘉莹先生仙逝,消息冲上热搜。不知不觉,时光距离叶先生1924年呱呱坠地,已然流逝了一百年。
中国有句古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字源上来说,从叶到嘉,再到莹,先生之名不由得让人想起五行之“木”——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勃勃生机,这里有着树木的坚韧、坚忍和向上。出生于北京的叶嘉莹先生,在家学的影响下自小对诗词产生了极大兴趣,饱受诗书熏陶,她一生中体验过颠沛流离的辛酸,也饱尝过家破人亡的哀痛。在这样一个拥有丰盈与高贵的内心的人面前,即便强大如时代的波谲云诡,在褫夺了她的身份、她的富足、她的亲人之后,也只能黯然退场,夺不走的,是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君子风骨,隐忍自持的“弱德之美”。
叶燕斐表示,银保监会围绕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出台了多项细化实化政策举措,切实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一是实体经济资金有效供给平稳增长。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安排,以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配套支持,6月末保险资金的运用余额达到24.46万亿元;二是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成效明显。积极满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三是不断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强化国家重大战略金融服务,支持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拓展科技保险服务。四是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显著。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银行业保险业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鼓励开发乡村振兴保险产品;五是帮扶困难企业和个人取得积极进展。
叶嘉莹被誉为“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图片源于网络
随着《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等数十种著作的问世;随着叶先生数十年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书育人,几乎捐献了个人全部财产,设立学术基金以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与传承发展事业,这位“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对大众而言,早已不再是一个名字符号,更是一种深刻的象征——寓意着一种永恒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境界。自广州出品的《掬水月在手》荣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项以来,叶嘉莹的独特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又一次令世人敬仰;而当她离开之时,坊间对她的绵绵怀念、致敬,其实也是对那个“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古典中国的恒久眷念。
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海报。图片源于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富了起来,但随之而来的精神如何保持富足等一系列问题,愈发引起各方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从历史中孕育的中国古典诗词便成为了熔铸精神之魂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叶先生看来,中国古典诗词绝非风花雪月般的无病呻吟,而是能够振兴传统文化、提高国民品质的无价之宝。朱光潜早就说过,诗的起源不是一个历史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人类如果没有艺术的滋养,便无法升华伟大的心灵和精神,其与灵长类动物相似的形体就只好停留在高等动物的序列当中,可就是有了诗词歌赋这样的文化珍宝,人类的心灵才能自足,拥有超越时空的力量。
叶先生在生前时常提起她在1979年第一次回国教书时写下的诗句:“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在笑看百年风云之后,“艳添秋树作春花”才是她的真实写照。她还曾写下过一阕词:“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哪怕时光飞逝,诗心应如莲心,纵然经历了千年轮转,仍然有重开的一天。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研究员)正规炒股平台有哪些